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持续扩大,冲击全球经济与消费力道,全球市场研究机构集邦咨询整理截至2020年3月26日各关键零部件及下游产业的最新状况,深入分析疫情对高科技产业的影响。
LED
在LED芯片厂商部分,由于农历年期间并未完全停工,仍有部分人员留守并小批量生产,因此复工状况相对顺畅。但因担心上游的原物料缺货,特别是担心蓝宝石基板因疫情而缺货涨价,因此三月份LED磊晶段制程的产能利用率已提升至约七成以上,藉此提高库存来因应涨价冲击。
相较之下,LED芯片段的开工率则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目前LED芯片的库存水位较高,而客户端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目前除了少部分跌破现金成本的低阶LED芯片有微幅涨价之外,其余LED芯片价格维持价格不变。
LED封装产业对人力的需求较高,虽然中国大陆政府要求全面复工,但目前许多在疫区的人员仍无法顺利回到工厂;而至于非疫区的人员回工厂后,也需要先隔离一段时间后才能够进产线,因此三月份开工率约50~60%左右。但由于终端需求不佳,因此除了少部分特殊规格的LED之外,绝大部分的LED库存都足以因应市场需求。
周边材料方面,蓝宝石基板平片厂的人力需求较高,因此同样面临复工问题,目前供给略为吃紧。由于蓝宝石基板价格长期低迷,因此许多供应商也希望趁势调涨价格。化学气体与液体方面,最大挑战仍在于特用化学材料的运送,但是在中国大陆政府强烈要求复工下,运输问题已经逐渐解决。
半导体
针对IC设计环节,由于全球主要厂商的终端客户已提前下单,甚至已完成交货,所以第一季整体营收表现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不至于出现大幅下修。
不过,因为疫情扩大使得未来终端需求能见度降低,尤以专注于智能手机与消费性电子领域的IC设计业者,第二季营收可能受到较大影响。
此外,美国的实体清单政策仍未解除,在两大逆风因素的影响下,IC设计产业2020年要重回成长可能不甚乐观。
就晶圆制造端来看,从供给面分析,制造业者得力于厂房高度自动化,目前仍能维持稳定生产,重点扩产计划在调整策略后也得以进行。
然而在疫情蔓延下,韩国、欧美日及中国台湾地区实施入境限制或远距上班的防疫措施,以及掌握关键设备与原料的欧美日系供应链状态,将是后续是否影响营运的关注重点。
从需求面分析,受惠去年第四季订单支撑与库存回补,产能利用率得以维持,晶圆代工第一季营收受疫情影响较轻。不过在疫情快速扩散至全球后,除了冲击总体经济,同时将进一步削弱个人与企业的消费力道,对晶圆代工业者的影响可能将反映在第二季后的营收表现上。
封测产业营收在先前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而出现大幅衰退,目前受疫情影响程度则相对轻微,因此预估2020年第一季营收相较去年同期有望持平或成长,但第二季后的表现仍视客户端的需求而定。
存储器
虽然中国大陆疫情趋缓,然而其他主要经济体疫情急速扩散,将让全球经济陷入系统性风险,存储器市场恐怕提前反转进入不景气周期。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疫情的大流行将严重冲击消费者所得可支出分配的力道,尤其以占总消费比重最高的智能手机影响最为剧烈。消费力道的下滑将导致终端产品需求下滑,进而逐步冲击到上游存储器产业的需求。
考量2020年内存(DRAM)及闪存(NAND Flash)的位元供给年成长幅度为13%及32%,加上年初时客户库存水位大多处于低档,年初时集邦咨询预估DRAM与NAND Flash价格将一路看涨至今年年底,但在供需出现结构性的改变下,采购备货力道将萎缩,而终端需求将呈疲弱态势,存储器均价涨幅收敛或是反转往下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尤以原本供需缺口就不大的NAND Flash最为明显。
面板
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大尺寸面板生产的影响,在后段模组的冲击远大于高度自动化的前段制程,就二月份来说,以Open Cell为主要出货型态的电视面板,实际与预估出货量间的差距仅9.8%,相形之下以模组为主要出货型态的监视器以及笔记本电脑面板,二月份实际与预估出货量间的差距分别高达25.5%以及29.9%,可见疫情对于IT面板出货的冲击远大于电视面板。
随着中国大陆疫情趋缓,面板供给也将逐步恢复,预估三月份有机会达到原生产计划的85%以上,四月份的供给能力更朝向九成以上迈进。
在年度出货量的部分,随着电视面板价格逐渐回温,面板厂对于2020年电视面板生产意愿也转趋积极,但在韩系面板厂持续收敛产能的影响下,预估面板出货量仍较2019年衰退4%。
随着IT面板供给逐渐回稳,包含代工厂在内的供应链将力图于第二季与第三季弥补第一季因疫情所造成的出货缺口,预计今年监视器面板出货量仍较2019年有3.4%的成长;笔记本电脑面板出货则预估较2019年成长0.4%。
通讯
全球目前有超过50%的光纤、光缆研发生产位于中国武汉,相关产品有光通讯元件、光传输设备与5G零部件。随着疫情延烧至光通讯产业,5G基站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多位于湖北,使上半年5G网络建置进度和运营商5G服务推出受到不小冲击。
由于5G基站需要更多且升级光纤,如5G基站超密集组网(Ultra Dense Deployment, UDN)催生光纤光缆规模需求,使5G需求是4G的2倍或更多,加上5G时代承载频宽需求提升,网络扁平化及大型数据中心机房和数据中心之互联,对骨干网路带来挑战。
目前烽火通信、长飞光纤、亨通光电等企业积极复工复产,但对于光通信产业来说,生产前后重要环节为交通物流,至今仍有部分跨省市道路运输中断,国际航线关闭导致输送量大幅减少、航线货源缺乏,使出货受阻。
若2020年第二季疫情未能有效控制,将影响全球5G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置进度。另一方面,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使消费信心不足并拖累终端需求,在5G网络建设旺季延后,以及智能手机换机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况下,2020年5G手机销售将放缓。
光伏
原先担忧的供应链断链与缺货情况,随着中国大陆陆续复工,缺料情况已逐渐缓解,供应链整体复工率从二月份的三成向上提升到五成,逐步恢复正常;物流效率也开始改善,但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反倒是全球需求端因为疫情快速扩散,大多数区域市场开始实施封城管理或关闭边境后,对于有并网期限的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包含台湾地区在内,部分市场已相继宣布延后并网期限。不过,2020年上半年的需求将大量递延至下半年,目前来看全年度的总需求量还不至于有太大变化,预估仍在110~130GW之间。
终端产品
(一) 电视
新冠肺炎对电视产业的影响始于中国大陆,二月份起的封城、店面关闭、复工延后,以及海陆空交通限制等措施,除了冲击电视买气外,同时也让供应链生产端面临缺工缺料等问题。
虽然三月后中国大陆疫情逐步受到控制,但欧美地区的疫情加速扩散,陆续进行封城甚至锁国,加上各国股市暴跌重创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严重冲击消费者信心。
由于当前电视市场面临生产端与销售端的双重压力,集邦咨询除了下调全球第一季出货至44.6百万台,相较于疫情前预估的48.8百万台减少了8.6%外,第二季出货量亦从疫情爆发前预估的47.6百万台下调至44.1百万台,修正幅度达7.3%。
此外,原订于今年举办的欧洲国家杯足球赛和东京奥运,相继宣布延后至2021年,进一步冲击电视需求,因此2020年电视整机出货量也同步下调至205.2百万台,较疫情前预估衰退6.7%,年减5.8%。由于北美与新兴亚洲地区的疫情也开始增温,未来不排除再次修正全年电视出货规模。
(二) 笔电
二月份因为疫情影响,主要位于中国大陆境内的前六大代工厂生产能力大受打击,为此集邦咨询将第一季笔电出货量下调至27.9百万台,较疫情爆发前预估的35.0百万台大幅减少20.3%。
在中国大陆疫情趋缓后,代工厂卯足全力开始招工、备料,产能稼动率也在短短一个月内即恢复至70%,同时预期生产上游的物料端在五月以前应该得以完全恢复正常供货。
虽然三月底开始有教育用Chromebook标案与Work from Home的商务用笔电需求,然而欧美这个囊括笔电整体销量超过50%的市场,疫情从三月份开始扩散,接下来对于消费信心的冲击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平息,不仅短期买气冷却,甚至进一步造成下半年感恩节、圣诞节旺季买气不旺的异常现象也值得关注。考量未来需求端的不确定性,集邦咨询将2020年笔电出货量下修至156.7百万台,较疫情爆发前预估的162.4百万台减少了3.5%。
(三) 智能手机
由于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表现疲软,直接打击终端消费型电子产品的需求,对智能手机产业的市场影响主要体现在需求向后递延,换机周期再延长以及单机平均消费金额(ASP)下降等。
品牌市占方面,由于产业供应链人事支出增加以及贸易汇差等,将持续恶化其获利表现,品牌市占可能面临重新洗牌。
随着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集邦咨询将2020年智能手机的生产总数扩大下修至12.9亿支,较去年衰退7.8%,主要反应第二季全球性的金融冲击,其中又以疫情严重的欧美市场影响为最。
百年来最大的金融动荡也让后续发展存在更多变数,由于疫情尚未缓解,将使下半年的景气难以乐观看待,手机市场衰退幅度恐进一步扩大。
(四) 汽车
新冠肺炎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进一步恶化,原先对中国大陆以外市场的影响最主要来自于缺料,包括韩国、日本和欧洲都有车厂因为缺料而停工,但就在中国大陆陆续开放复工后,却因为疫情于欧美快速蔓延,使得缺料问题扩及各地供应商,且带来如关厂等更大范围的影响。
包括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已祭出封锁令,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情况也陆续采行动,因此自3月16日起各车厂陆续宣布关闭欧洲和北美工厂,目前关厂期间多数为1~2周,期间再评估后续计划。
受到疫情的冲击以及近期石油战造成的股市崩跌,汽车需店面选购及高价值等特性势必使需求延迟或消失,预估2020年第一季全球汽车销售量将较去年同期萎缩24%,由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多个国家仍处疫情高峰,预期第二季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使得多数需求将递延至下半年。(来源:集邦咨询)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