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出口订单普降 国内LED市场潜力巨大

欧美经济不景气、出口订单大幅下滑,使以海外市场为主的我国LED照明产业跌入低谷。不过,就在市场陷入困苦之际,国务院于近日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对LED照明推广提供22亿元补助,这意味着LED与其他家电一样,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工具之一。这对于陷入困境的LED绿色照明产业来说,无疑是一针兴奋剂。

业界人士指出,国内LED照明市场潜力巨大,一旦真正启动,将带动产业重新步入景气周期。因此,LED照明企业应及时调整策略,将市场重心转向国内市场。

出口订单普降3成

与光伏产业类似,我国LED照明产业一直都是两头在外:核心原材料和技术来自海外,市场集中在欧美,中国LED照明产业主要集中在下游的封装端。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LED企业80%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

由于欧美经济不景气,我国LED照明产品在海外市场的销量持续走低。据了解,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照明企业的海外订单便在不断减少,进入今年以来,订单下滑的趋势更为明显。

“今年欧美市场形势特别严峻,订单减少了40%。”深圳市宝诚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亚辉表示。另一家位于东莞的LED照明企业负责人也透露,来自欧洲的订单缩水超过50%。

广州国际照明展创办人、光亚照明研究院院长潘文波表示,由于欧美经济形势仍不明朗,我国LED照明企业的出口情况在今年下半年可能会更加糟糕。

政策推手启动国内市场

面对这一严峻局面,LED照明企业将希望寄托于国内市场的启动上。

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中国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开始,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到2016年10月1日,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这一路线图的发布,意味着白炽灯从今年开始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国内LED照明市场的大幕正在渐渐拉开。

潘文波表示,目前全国存量白炽灯高达150亿只左右,年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8.5亿只和10.7亿只。“逐步淘汰白炽灯,对LED照明产业和节能灯产业将形成长期利好。仅取代现有白炽灯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元。”

在淘汰白炽灯的同时,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LED的扶持力度,希望LED能尽快取代白炽灯。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宣布,2012年中国政府将斥资400亿元用于LED路灯采购,并对LED路灯使用者提供30%的财政补贴。而广东省也规定,从今年3月开始,所有财政投资建设的照明工程及新规划区域,在公共照明领域一律使用LED照明产品。

国务院5月16日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将拿出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对国内LED照明市场的启动具有重要意义。专家预测,2020年前,LED在中国照明市场的占有率将达到80%,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市场,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成本下降是市场启动关键

一只普通的LED动辄要几百元,如此高的价格,将绝大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因此,要真正启动国内LED照明市场,快速降低成本就成为关键所在。

“目前LED产品在民用市场的渗透率仅有5%左右。阻碍LED照明产品大规模应用的一大因素就是价格,一旦LED灯具成本大幅下降,势必会推动LED照明产品加速普及。”上海照明学会原理事长章海骢教授表示。

潘文波也指出,这两年,LED灯具成本每年的降幅都在20%左右。一旦市场出现井喷,成本下降的速度将更快。“以目前LED芯片占灯具成本近60%测算,光芯片降价就能带动灯具成本下降近50%;加上封装技术的提升和高效低成本驱动电路的普及,灯具成本可降至现在的30%~40%,使取代40瓦白炽灯的LED灯泡售价降至20元~30元;路灯降幅略小,但也能降到千元左右的主流价格,有助于LED照明在民用市场的加速渗透。”

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鹰华表示,芯片价格的下降速度是非常快的;散热和驱动成本下降的速度会慢一些,但每年也都在下降。“因此,LED灯具成本下降的潜力是很大的。”

不过,潘文波也表示,核心技术的缺失将是LED成本快速下降的拦路虎。“国家在扶持LED照明行业应用端的同时,更应推动核心技术的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