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半年过得不太好?还是这三个季度过得不太好?亦或说,这几年其实过得都不太好?想必众业者们心里都有着清楚的答案。
“LED行业已经进入深水区,未来能够活下来的企业也就那么几家。”在LEDinside编辑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不止一位从业者如此感叹。
行业逐渐步入成熟期,阵痛在所难免。价格战愈演愈恶、质量门有增无减,整合并购加剧,行业进一步洗牌。将这9个月来的种种现象归类,虽说有些“负能量”爆棚,然而却是无可逃避的事实。如何求得一线生机,在“九死一生”的行业态势下“死里逃生”,也将成为每个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价格激战玩出“新高度”
不是新鲜词却玩出了新玩法。比起此前中小企业利用与大厂间的成本价差空间“杀价”的“小儿科”玩法,这个阶段的价格激战已然玩出了“新高度”。参与者不再是大厂口中的中小企业,而是曾经“信誓旦旦”不打价格战的大厂自己。
飞利浦在北美市场推出限时特价2颗4.97美元的LED灯泡后,引发各大品牌跟进。GE推出GE Bright Stik LED,一包三个仅售10美元;CREE公司宣布其替代75W的BR30 LED9W泛光灯降价,从最初的20美元降至15美元,新的第二代灯泡将仅售10美元。
比国际大厂加入价格战行列更令行业震惊的是国内大厂们在LED灯管价格上的“默契”。相传欧普推出9.9元的1.2M LED T8灯管;佛山照明在5月中旬下发调价通知,1.2M的LED T8玻管,价格由13.5元调整为9.98元(订货量达3千支以上可拿到);木林森照明T8 LED灯管价格打出了最低价8.8元/支;特优仕也发出统一市场经销价的通知,16W的小薇T8玻管价格为9.9元;6月4日,据行业照明人士在微信发出的消息,华强本邦LEDT8灯管出货价拟为6.8元。
点评:虽说后来经有关媒体求证,上述灯管的采购价有一定“准入条件”,但如此低的价格依然让业者们捏了一把冷汗。不到10元的出厂价,厂商们究竟还有没有利润可言?大厂们借力规模优势如此杀价,中小企业又将如何应战?
裁员潮此起彼伏
全球裁员潮袭来,LED行业焉能独善其身?
光宝科被传对相关部门进行裁撤、GTAT计划裁员40%、夏普被传重组并大裁员……LED行业似乎也迎来了一波裁员潮。
而最让业者唏嘘的莫过于近期传出的晶电裁员的消息。9月17日有消息称,晶电竹科厂预计分三批裁减76人,层级并向上延伸至处长、协理等中高阶主管,集团旗下璨圆光电也将裁减39名人力。加计先前规划南科厂将精简65名人力,总计晶电集团此波共资遣180人,占总员工数约3%。而这,是晶电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行动。
点评:是人力调整、“精兵简政”还是被逼无奈?暂且不论。面对大陆厂商和国际厂商的双重夹击,台湾地区LED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加之经济大势疲软,行业景气不佳,裁员似乎理所当然。而大陆厂商也没有更轻松,除开网传的佛山某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之外,也已经有不少LED公司开始裁员或者放无薪假了。
产品召回不绝于耳
产品召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只不过,在今年的召回名单上,倒是很容易寻到国际大厂们的身影。
CREE宣布召回70万只存火灾隐患的LED T8灯管、宜家宣布召回44万只存触电危险的小夜灯、欧司朗召回5.5万支存过热融化危险的T8灯管、三菱化学旗下威宝(Verbatim)公司的A型LED球泡灯因测试发现存在触电危险遭强制召回、飞利浦公司宣布召回370000只卤素灯泡……
点评:颇为尴尬的是,虽然召回的是国际大牌的产品,但依然与“国产”脱不了干系(如飞利浦所召回的卤素灯就为“中国产”)。当国际大厂不断将产品外包给中国大陆厂商时,在享受廉价劳动力的同时也不得不承担质量风险。而国产产品,在“品牌”落后之下,在“品质”上再不加紧脚步,又将凭何顺利“走出国门”?
整合并购跨出国门
“走出国门”,LED行业在并购之路上实现了。
金沙江创投牵头的中国并购基金收购Philips Lumileds 80.1%股权,开发晶收购BridgeLux,飞乐音响欲收购欧司朗计划分拆的渠道业务……国际厂商业务的买家名单上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大陆厂商或是财团的身影。
点评:将国际厂商的业务买过来,能否“玩得转”,有效整合实现1+1>2的效益,还有待观瞻。而中国厂商并购“走出去”的背后,是国际厂商相关业务的分拆或是推出,飞利浦卖掉Lumileds、欧司朗卖掉灯具业务、三星LED照明业务退守韩国……这些大咖究竟是被中国大陆的价格激战逼得无力应战,还是隔岸观火?静观其变。
大陆厂商集中扩产
上中下游的LED厂商们集体上演了一场“扩产”盛宴。
三安光电拟募资35.1亿元投资LED外延芯片等项目、德豪润达募集45亿元用于LED芯片项目、厦门信达定增募资13亿 布局“物联网+”并加码LED、木林森拟定增募资23亿元再扩产能、鸿利光电拟募资7亿元扩产SMD、长方照明定增募资逾9.1亿用于以PPP模式为主的照明节能服务项目……
点评:“不扩产,毋宁死”,这在当下,不再是一句玩笑话。价格激战之下,规模优势愈加显现,只有做到足够大,才能挤出利润空间,才有存活的可能。而无法拼规模的中小企业,也只有寻找到有效的细分化、差异化路线,才可避免不在“大浪淘沙”中死去。不过这依然一个囚徒困境,总体最优的选择是大家都减少产能,才有利润可言,然而个体的最优选择却是继续扩张产能,让没有规模优势的对手死掉。
破产倒闭愈演愈烈
深圳某企欠款百万面临倒闭、佛山某企欠款1.8亿濒临倒闭……今年以来的倒闭事件相较去年而言可谓是有增无减。
“卖多少都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回款,欠款收不回已然成为常态。”不止一家企业负责人如此感叹。A欠B,B欠C,C欠D……大量欠款收不回,资金链就面临断裂的风险,随之而来的便是破产和倒闭。
点评:LED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行业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再遇上总体经济内外交困,过去行业高速成长期,问题一时还体现不出来,现在的境况下这些问题则纷纷凸显出来。洗牌大潮下,越来越多缺少竞争力的企业应声倒下,玩家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充满痛苦然而又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必经的过程 (文/LEDinside Sophie)
如需转载,需本网站E-Mail授权。并注明"来源于LEDinside",未经授权转载、断章转载等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