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广东省科学院半导体研究
- 2 西安交大郑彦臻教授团队
- 3 南科大合作实现单分散性
- 4 北京工业大学在高性能线
- 5 中山大学团队及其合作者
- 6 美国开发新型自旋控制LED
- 7 圣母大学开发利用光治疗
- 8 吉大王宁教授团队与合作
- 9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风车型
- 10 苏州大学王照奎等在深蓝
OLED研发所面临的一个技术难点是光线在通过设备时会由于光的偏振而损失很大一部分光线。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通过构造一种新型车轮状分子来改善这一问题,这种车轮状分子名叫“pi共轭辐条轮大环”,发出的光线不会产生偏振。
来自美国犹他州大学的John Lupton是团队中的一员,他说:“现有的OLED采用的是意大利面状链聚合物,即由重复的分子单元构成的链条,往往会发出偏振光。当电流通过这种聚合物时,只能通过向上和向下移动链条产生电子振荡,从而产生偏振光,有近80%的光被困在有机层内。然而,在新型车轮状聚合物内,所有方向都可产生电子振荡,产生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振,降低了光损失。
每个车轮状分子的宽度仅有6纳米,但对于分子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尺寸了。这类车轮状大分子还能够“捕捉”到其他分子,从而能够成为有效的生物传感器。Lupton认为,它们还有可能被用于太阳能电池和交换器中。
这项研究由犹他州大学、德国波恩大学和雷根斯堡大学的物理学专业研究生共同进行。研究团队在其最新发表于《自然化学》期刊的报告中介绍了他们如何构造了这种车轮状分子及其所进行的单分子实验。Lupton的研究团队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可能提升1倍的OLED发光效率。Lupton称:“目前,光损率高达80%,我们将可能使其降至50%-60%。”(责编: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