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inside调研实录:对话晶台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文

嘉宾
龚文 晶台董事长兼总经理

主持人
王飞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部副总经理


行业趋势
谨慎乐观看待LED显示市场


LEDinside:龚总早上好,非常感谢您百忙当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LEDinside的调研。我想先请龚总谈一下,您怎么看未来的一两年显示屏行业发展大的趋势?

龚文:实际上在整个疫情之前的2019年,在整个之前的更长的一段时间里,LED显示是处于一个高速的蓬勃发展的期间。自从进到了2020年疫情以后,整个LED显示屏处于一个波动的状态。在过去的2023年当中应该是持平或者是略有下滑的一个状态。在现在已经到来的2024年,我们认为应该还是以谨慎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市场的变化。

主要的因素是,无论是从国际国内的一些宏观环境,还是到本产业的一些微观的状态来看,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中国经济在2023年获得了5.3%的增长速度,预测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是在5%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在2024年全球的经济增长也仍然不会超过2023年。所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面,我觉得整个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会跟2023年保持相同的增幅或者略有提升,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本行业上来讲,各种新的应用场景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仍然是以过去的传统的场景来支撑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对2024年整体的LED显示行业判断来讲,我们是谨慎乐观的态度。最终的水平表现应该是个位数的增长。

LED电影屏
期待LED屏幕一统影院江山


LEDinside:现在整个行业来说关注度比较高的一些细分的应用场景,比如说一体机还有电影院的屏幕,我想了解一下您是怎么看这块的市场需求?晶台公司是怎么布局这块市场的?

龚文:嗯,确实,电影院市场是最近几年以来少有的几个一是比较火,第二个是大家抱有热切期望的一个很重要的市场。这个市场非常地大,目前,全中国电影的屏幕数量有20万块以上,LED电影屏的渗透率也非常地低,现在真正用的商业上的荧幕的数量不超过100块,所以看起来替代率还很低很低。

LED直显它确实会带来很多的优势,最核心的一点除了显示效果上的一些区别之外,更核心的一点是它可以把LED电影院的整个场所和设施活化起来。比如说,我们在电影院晚上可以放电影,白天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说产品发布会,比如说小型的音乐会、party,是吧?还有企业的一些会议,我们都可以在电影院这个场所当中去做。在过去投影这样的场景下面,这件事情是没办法做到的,因为它需要在全黑的环境下面。

那么在LED的电影院的这个场景下面,我们就可以打开窗户来做这些事情,电影院的活化这件事情从过去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认为,电影院从投影变成LED直显,这是有它的经济价值的。所以我们非常看好这件事情。

事实上,我们晶台光电在过去五年一直在这个地方是有非常多的投入的。五年以前我们就投了第一块屏幕,到目前为止,我们统计过,我们大概生产了300块以上LED的电影屏幕。商业上来讲大概在几十块、一百块,其实还有很多可能用到了展厅或者用到去做一些认证的工作,所以实际上我们整个的生产的屏幕数已经是超过了300块。目前我们看到整个市场上大概有10家屏厂在生产LED屏幕,那么大部分也是由我们晶台提供的LED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我们在电影屏幕上面,从最小的MiP的0606这个级别到1921这个级别,当中有五六款产品在对应做LED电影院的解决方案,基本上我们的产品涵盖从 5米、10米、15米甚至到20米的屏幕尺寸,从最小的家庭影院、迷你的影院到IMAX巨幕的影院,我们都有不同的产品来对应。

我们一直认为如何去理解LED电影屏的需求很重要,所以我们的产品无论是在亮度还是在对比度上面都表现很好。尤其是在色域上面,我们能做到100%的P3色域的覆盖,甚至我们在研究更高的BT2020的色域的部分。

总之来讲,这一个市场我认为是整个行业关注,也是晶台一直在努力,希望去拓展的一个领域。

LEDinside:目前来说,您觉得LED影院产品推广遇到的比较大的阻力或者问题是在哪些方面?

龚文:现在的阻力其实也是蛮大的,核心的问题是钱,钱从哪里来、谁来出这个钱。大家也知道,其实电影这个市场一直不是特别好做。

设备厂商来讲,我觉得未来可能需要几个方向去改变这件事情。

第一个来讲,怎么把成本做下来。不要说一下1,000万一台,怎么能做到100万、几十万一台,我们的成本能不能比传统的这种播放的设备成本更低,比投影的成本更低。我想第一个是成本问题。

第二个就是说,能不能把差异化做得更大一些,让我们的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LED播放的效果跟传统的投影的效果就是不一样,就是好得非常多。这样来讲,院线也可以把门票定得再高那么一丁点,它的投资回报率也会更高一点点。

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期待国家政府层面在这些地方,也给予更大的支持和投入,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产业。包括今年刚刚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来的,大规模实现设备更新。那我想,电影院的设备其实也是消费类设备的其中一种,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类。如果能够借助设备更新这个风口和浪潮,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LEDinside:单纯从技术层面长期的成本的展望方面,您觉得从我们LED行业现有的水平上能去解决这些问题吗?或者说长期的成本有没有机会真的做到比现有的投影更具有竞争优势?

龚文:嗯,我认为完全可能的,LED的显示效果这个点上来讲毋庸置疑。那么从成本上来讲,我觉得更不在话下了。其实经过LED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在成本上已经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电影院通常是2K或者4K屏,从像素来讲也不过是200万像素或者800万像素。如果按照正常来讲,我认为这块屏幕应该是有可能做到10万块钱以内的,所以我觉得成本绝对不是问题。只是说,现在整体的商业化的速度还不够快,现在整个屏幕的数量还是以个位数的进度在前进。从几块到几十块,未来如果是到了几百几千、上万块甚至上10万块,随着规模效应提升,我觉得LED显示屏幕未来的成本会大幅度地下降,它应该跟传统的屏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LEDinside:未来两三年或者是三四年,有可能会到这样一个甜蜜点,会加速整个产业的脚步吗?

龚文:我觉得非常非常有可能。未来的两三年,应该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契机,既有宏观的国家的大力支持,也有我们整个电影人的、产业的推动,也有我们LED行业人的积极的响应和配合。我觉得未来的两三年是我们LED电影市场非常大的风口,我建议所有的同业一起努力,来把电影这个市场从概念推向现实。我期待有一天,我们LED的直显屏幕,能够真正地在电影院里面一统江山。

虚拟拍摄
拍得好且快,影院生意才好做


LEDinside:刚好也说到电影,我们了解到,在电影拍摄这一块,虚拟拍摄这几年算是一个风口。您是怎么看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LED企业在里面有一些什么样的机会?

龚文:确实,由“实”入“虚”,包括最近Open AI推出了Sora,由文字生成视频的一个工具,而且能够生成60秒,我们看过以后觉得非常非常地震撼。其实这么一个小的事情,反映的是未来的世界越来越多地是要从现实走向虚拟。

我们知道过去拍一部电影,大量的钱是用在布景。我记得在早几年,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叫《八佰》,我记得当时是在苏州建立了一个影视基地,听说电影总耗资5.5亿人民币。建设这样一个拍摄的基地,一方面来讲花费了很多的钱。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耗费了时间。

自从有了虚拟拍摄技术以后,我觉得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首先,相对来讲,我们整个的制作的成本会降低,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在虚拟的环境中制造的,我们的摄影棚毕竟是一次性的投入,然后后期的制作无论是多少部电影,我想我们基本上没有更多的硬件的投入了。第二个是速度快,这样的话也加快了电影的推出进度。拍摄跟放映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事情,我们只有更多的优秀的电影推出来,我们影院的这门生意才会越来越好。

技术竞争
MiP其实是一种商业模式


LEDinside:龚总,我们也看到最近市场上几种显示的新技术竞争确实还是比较激烈,当然跟龚总讲的一样,确实目前还没看到大的革命性的变化。但是,COB、包括MiP还有几合一的IMD,这几种技术形态目前处在混战的状态,我也了解到晶台主要是比较看好MiP这个方向,您怎么看这几个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晶台在MiP上会做什么样的布局?怎么来应对技术竞争带来的挑战?

龚文:我的看法跟有些人不太一样,很多人都经常在讲,到底谁会一统江山,谁会替代谁。到底是MiP来替代COB还是COB来替代MiP,或者MiP来替代SMD还是COB来替代SMD,他们经常会用一个“替代”的眼光去看。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不是一个“替代”的事情,应该是个“互补”的问题。

从我个人看法来讲,我觉得在传统尺寸上,比如说两毫米以上的常规的显示,SMD绝对是王者,无论显示效果还是成本来讲,它一定是王者。那么MiP,我认为未来在小间距或者在微间距有它独到的优势。那么COB的价值在哪里?COB本身的价值应该是在高密度、高清晰度这一块,具体上来讲,应该是在0.6毫米以下这个级别COB才会发挥出它无封装、可以做高密度的优势出来。所以我认为这三个技术路线不应该是互相替代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弥补的问题。

说到我们公司自身,我们目前认为我们主要是在发展SMD跟MiP,我们SMD主要是在做常规的间距,包括一部分的小间距。那MiP呢,是做小间距以及到微间距这个领域。那么未来COB会不会做呢?随着技术的发展,如果说在更细的更微小间距,比如说0.6毫米以下间距市场有了整个市场的应用场景以后,那我们也会适度地加入这个阵营。

LEDinside:兆驰那边COB现在扩得也很厉害嘛,那你们怎么去看这样一个趋势?

龚文:就像我说的一样,当然每个企业对事情有不一样的认知,也有不一样的期望。它可能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技术能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能有一个颠覆性的改变,希望通过这个技术来一统江山。但是,我一直认为每一种技术有它独到的本身的优点,每个技术也有它的缺点,寄希望用一个方法、一个解决方案或者一种技术去一统江山,这个想法我认为是值得去探究的。从晶台的角度来讲,我不太认可COB可以替代所有的封装技术方案,然后一统江山,这个我觉得还是蛮难的一件事情。

LEDinside:MiP的话目前有没有找到相对比较适合的一些场景,然后有比较好的增长潜力的?

龚文:我认为是在小间距,1毫米到0.6毫米中间这一个区间是非常非常适合MiP的。

1毫米以上其实我们有很多的选择,Top LED、SMD,因为它们都是非常低成本的、非常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我想这种成本的优势、性价比的优势不是其他所有的解决方案可以来替代的。

然后在1毫米到0.6毫米中间,这个微间距的领域我认为正是我们MiP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力点。

我们公司在这个领域里推出来有0606的尺寸的、0505的、还有0404的,分别对应0.9、0.7、0.6mm间距。

MiP它本身确实是有很多固有的优点,这些优点就包含了它的显示效果。MiP它最终还是有一个封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我们会把它整个的良率控制做到最高,我们还可以对它进行分光分色、细分、混bin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到最后,我们会让它的显示效果变得更好,无论是正面看还是侧面看,完全没有马赛克的问题,包括整片的一致性也做得非常非常的好,基本上可以做到不需要矫正就可以到现场施工安装这样一个效果了,我想这些优势是COB所没有的。

包括在成本上面,我们也有非常大的优势。相比COB来讲,MiP它可以使用更小尺寸的芯片来封装,小到甚至是Micro级别的芯片,所以芯片成本跟COB比较起来,它也是有非常巨大的优势,那么整体的成本上来讲,我想我们跟COB相比,也是非常有成本的优势。

第三个问题就是,可以利用现有产业链的成熟的设备来做微间距的方案。我们不需要去新增比如说固晶机一大堆的各种各样的机器,我们还是利用了封装厂原来的固有的设备,我们也利用到了显示屏厂固有的贴片的工艺线路,大家可以在不增加额外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状况下把微间距这个市场做起来,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整个微间距市场MiP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技术路线,期待更多的封装企业和下游一起来推动微间距市场的发展。

LEDinside:从你们目前推广的情况来看,下游的显示屏厂商对MiP这个技术他们的认可度、接受度怎么样?您讲的这些利益、对他们的好处他们是不是也认同?

龚文:他们非常认同,就是换位思考嘛。如果你是屏厂的话,你需不需要一个可以自我掌控的技术,我自己生产。难道我真的是愿意跟张三跟李四去买一个整屏回来,宁愿做一个二传手,做个贸易公司再卖出去吗?他自然是不希望把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上,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来掌控。

所以我想这是件非常双赢的事情,无论是从封装的企业来看这件事情,还是从屏厂来看。所以我们这个概念推出来以后,得到了很多下游的企业的支持,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支持,因为本身上来讲,中小企业在整个投资上面就相对没有大企业那么有优势,他们更愿意借用现有的技术手段、现有的工艺产线生产出微间距的产品并且推向市场。

从我们2023年整体上来讲,我们MiP的量比2022年是翻了五倍的,2024年 在2023年基础上还要再增加四到五倍的发展速度。

LEDinside:也就是它不破坏整个现有的产业生态。

龚文:对,对,你说得太对了。生态这个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LEDinside:未来的这几年,MiP您觉得主要是靠晶台来推动呢,还是说慢慢变成行业接受的一种方案?

龚文:我们可以看到,两年以前只有我们晶台以及少量几家在喊MiP的概念,很多封装厂并没有在推。但是你看2023年,尤其是2023年的下半年,我们前五大的封装厂每一家都在推这个产品,说明大家都已经认可了这个概念。

您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很重要,就是生态这个事情。我觉得LED显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20多年的历程了,有所谓“上中下游”这样一个事情,上游我们有芯片厂,中游我们有封装的企业,下游我们有应用的屏厂,大家上下有通力的合作,一起努力才把LED显示屏从过去的几千万、几个亿做到今年400多亿、500多亿这样一个市场规模。我认为有今天这样来之不易的成果,是上中下游所有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这也是“专业成就价值”的重要体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专业的分工所带来的价值,也是行业充分竞争所带来的价值。

如果说未来整个产业从上中下游就一家企业来做的话,我认为这是不健康的。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没有合作就只有倒退。所以当一个商业模式它放弃了竞争,它放弃了合作的时候,我想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是不成熟的,也是很难以成功的商业模式。

所以我们认为,MiP既是一种产品,其实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LEDinside:现有的这种环境下面,能像原来那样直接无缝切换吗,还是说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

龚文:基本上没有,大的都是相同的,有一些不一样的点。

比如封装的企业上来讲,过去我们是讲Die bonding、Wire bonding这个问题,那在新的MiP下面,我们是没有Wire bonding这个事情的,只有Die bonding,然后还要克服Micro级别的芯片如何很好地贴装的精度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些比较小的技术的点,那我想封装企业很容易就克服这些问题了。

在下游的应用上来讲,我们MiP走的路线都是走编带贴片的方式,并不是蓝膜固晶的这个方式。只需要现有的贴片线,SMT线就可以生产了,不像过去我们可能还要买固晶机回来,一堆的东西。你买了固晶机,还不行,你还需要去做Molding,因为你没有封装,你是裸露的芯片在外面。那我们现在其实它是已经封装过的东西,当然你可以Molding,就变成一个COB了,你也可以不Molding,已经是有保护的,一样可以安全地运行了。

LEDinside:那在像上游的比如说关键性的资源,像芯片这些供应链,他们也认同这个方向吗?或者是在支持跟配合的程度上是不是能够符合你们的需求?

龚文:配合还是非常的给力的,从芯片厂上来讲的话,那似乎也只有两条路嘛。

LEDinside:要么自己垂直一体化要么转型。

龚文:对,还是我刚才讲的一样,打破现在的商业模式并不能实现更有价值的发展。我认为这几家芯片厂对显示未来技术发展的思路也是非常清晰的,所以它们也非常认可MiP技术,这个路线它们认为是对的。在整个的配合上面,我们也非常感谢这些芯片厂家对整个行业的支持,包括它们在不断地挑战芯片的极限,不断地推出更小尺寸的Micro级别的芯片,以便用在我们MiP技术的产品上面,它们的技术团队也一直在跟我们封装企业,尤其是在跟我们晶台合作研究怎么样能够把芯片用得更好。总之来讲,上下游芯片厂跟封装厂之间的沟通,我认为是非常充分的,合作也是亲密无间的。我相信在这样大力的配合下面,MiP未来的成本优势会进一步体现,它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放大。

未来晶台
坚定专业LED封装企业定位


LEDinside:龚总,再请教最后一个问题。这几年行业确实是在洗牌的过程中了,很多企业都开始做重新的规划,包括去联合一些上下游企业,甚至通过兼并购的方式去进入到原来不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晶台的定位一直是一个专业的封测厂商,包括MiP的定位其实也是在尽量不去改变行业格局的情况下,去跟上下游的厂商配合。我想了解一下在这种趋势下,晶台会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是新的规划?

龚文:在过去的这十几年当中,晶台以一个独立的专业封装企业存在,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未来也好,晶台会一如既往地坚定我们的市场定位,就是做一个专业的显示LED封装企业。我们相信分工的力量,我们相信专业的力量,所以绝对不会去打破现有的整个市场分工的格局。我们会走我们专业的路线,封装做到极致,配合我们的上游芯片产业的发展,同时我们要服务好下游,发挥一个独立的封装企业所应该承担的行业的责任。那在未来的3到5年当中,我们会继续坚持这样一个定位。

LEDinside:应该说未来两年,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就是MiP跟COB,到底是垂直一体化的公司能够做起来,还是用这种生态化的方式来发展这个行业,那我们希望两三年之后再见分晓。

龚文:我相信我们的判断没有错,我们的决策应该是对的。

LEDinside出品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