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一则关于LED芯片涨价的消息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在行业下行周期中煎熬了三年的LED行业俨然也看到了曙光。
然而,细究之下,所谓的涨价不过是跌破现金流水位的部分产品向正常成本的回归动作而已,供给压力仍未解除,也因此未能形成如LCD面板等行业一样持续性的价格普涨。
不过如果以LED芯片产能集中度的HHI指数作为观察指标,却昭示着LED芯片行业盈利能力见底反转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本文以HHI指数作为分析工具,以行业产能数据为依据,预估2021年LED芯片行业趋势,以此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HHI指数全名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计算的方法是行业中所有企业市占率的平方和,公式如下:
X-市场的总规模
Xi-i企业的规模
Si-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n-产业内的企业数
根据习惯,HHI指数的平方和数字会再乘以10000,因此HHI指数是区间是在1-10000之间,在完全竞争的行业里,HHI越接近0;在纯粹垄断的行业里,HHI等于10000。
以晶圆代工行业为例,我们选择2018年的市场份额作为例子,对每家的市场份额(Market share)的百分比数字进行平方,然后再求和得到30.21%,乘以10000,则得到晶元代工行业2018年市场集中度的HHI指数是3021。
这种计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头部厂商的权重,比如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为50%,尽管有着很高的首位度,但是权重也仅为第二位的三星的2.73倍,如果求平方以后,尽管台积电的权重数字看起来降低到25.1%,但是权重已经是第二位的三星的7.49倍,相当于把权重的差距倍数平方,进一步凸显头部厂商的首位度。
且以这种方法计算,对于市场占比不高的后位厂商变化对集中度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平方以后其对HHI指数的影响程度仅为个位数级的,即使忽略掉,也不影响对行业集中度的整体判断,且可以大幅减少市场调研中的无效统计工作量。
当计算出HHI指数之后,就可以对这个市场进行市场结构类型的划分,比如3000以上的就是高寡占I型,也就是寡占程度非常高的行业,属于各国反垄断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如果是1800以上则可以定义为高寡占II型,对这一类的行业,行业内的兼并购行为,就会被重点关注是否会导致寡占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与监管思路正好相反的是,对产业和投资来说,寡占程度高的行业内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话语权,意味着更少的竞争和更高的盈利能力。
那么又为什么需要用HHI指数来计算集中度呢?不是已经有CR4和CR8这种更常用的指标吗?
以行业A和行业B为例来说明,行业A和行业B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结构,但是从CR4-CR8,两者的指标完全一致,观察者会被“欺骗”。而用HHI指数,两者差异巨大,显然行业B有着更高的垄断程度,头部厂商也有着更大的话语权,因此HHI指数可以真实的反映出产业内部结构的差异,不仅仅真实反映“集中的程度”,还能反映产业内部玩家力量强弱对比。
以LED行业为例,如图所示,以产能集中度作为统计标的,可以看到头部厂商的产能份额有明显提升的趋势。
但是,从市场份额的统计数据看,能够获取的信息很有限,尽管也能大概看出来产能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但是具体到个别年份,集中度到底是变高了或者变低了,就难以看出来,也很难看到量化的变化幅度。
如果我们用HHI指数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相对更为明显的变化趋势,量化的反映出产能集中度变化的趋势。2017年,LED芯片行业集中度相比2016年有大幅度的提升,而其后的两年,因为二线厂商的持续扩产,以及兆驰这样新玩家的加入,导致了行业集中度出现了明显的回落。直到2020年,部分后位厂商的产能逐渐退出,新加入的玩家兆驰产能跃升至行业前三,并贡献了较大的集中度权重之后,LED芯片行业的产能集中度逐渐出现了回升的趋势。
2021年,由于整个2020年没有新增的LED芯片投资项目,因此2021年能够释放的产能增幅很小,唯一重要的增量来自三安的南安厂区,进一步提升了头部厂商的份额权重,因此HHI指数标示的产能集中度较2020年仍能进一步提升。
如果我们再把产能HHI指数和过去数年中国LED芯片行业的加权毛利率放在一起对比,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规律,产能集中度总是和当年的行业加权毛利率变化趋势一致,尽管相关性远不到100%,但是变化的方向,也就是变化的符号几乎都是一致的。
这种相关性是偶然的吗?显然我们不能仅根据有限的两组数据一致波动就断定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实际上他们之间确实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LED芯片产能的HHI指数反应的是生产商产能的集中度,按照经济学中SCP理论(结构-行为-业绩)的模型来说,类似生产商集中度这样的结构因素可以影响到价格竞争这一类的厂商竞争行为,从而结构性的决定了行业的业绩/绩效。以行业加权毛利率为表征的行业盈利能力指标,正是行业绩效/业绩的重要方面。
按照SCP理论,产业结构的因素包含了很多方面,包括需求,供给和周期因素等等,全面展开可能需要在波特的五力模型基础上继续展开。只是在LED芯片这个行业,需求较为分散,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规律性,因此供给结构中的产能集中度可能成为权重最为明显的关键影响变量,产能的HHI指数和行业加权毛利率之间的相关度具有较高的显著性。也因此,抓住关键的产能集中度变化趋势也就一定程度上能够分析其对行业业绩的影响方向。
此外,产能份额是可以先于市场份额统计到的指标,也当然的是行业毛利率的先行指标,为预测行业盈利能力变化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
而以上的逻辑如果成立的话,假定其他的市场结构条件不发生较大变化,根据2020-2021年中国LED芯片行业产能集中度出现了明显提升的情况下,可以判断行业加权毛利率大概率会出现向上反转的趋势。
只是具体的提升的路径还需要根据明年的产业实际变化进一步确认,理想的情况下有三种可能的方式演绎:
首先是行业的加权平均稼动率从目前的75%-80%之间提升到90%以上,可以明显降低平均折旧成本,改善行业毛利率。此路径有一个前置条件是三安的库存水位出现明显的回落。三安的库存相当于行业供给的蓄水池,一定程度上起到平抑行业供需波动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水量已经逼近库容极限,非大洗澡或者大泄洪不能恢复蓄水能力,若在此之前行业产能利用率强行提升,必然有泛滥成灾的风险。
其次是部分市场的结构性涨价。高毛利产品市场,例如背光市场以及高光效照明如果出现供给紧张,由于在这些高端细分市场,供应商较为集中,不排除联合推动结构性涨价的可能性。涨价必然有利于行业毛利率改善,退一步来说,即使涨价难以实现,但是如果能维持不降价或者少降价,海兹定律驱动下的成本优化也能创造出足够的利润提升空间。
第三种路径则是,产品结构的升级对行业毛利率的改善。例如兆驰、澳洋、聚灿等厂商的产品升级战略如能成功实施,产品结构从普通照明为主变成部分进入高毛利应用,则全行业的高毛利产品占比将系统性提升,此外高毛利率的Mini LED供给放量等,都将有助于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改善行业毛利率。
包括12月初出现的部分芯片涨价现象,单独看涨价事件本身不过是部分短期跌破行业平均可变成本的低端照明市场产品价格向正常的行业平均可变成本回归的过程,因此缺少连续上涨的可能性,但是可以视作是行业供给结构在悄然改善的信号。
首先是涨价发生在兆驰的产能全部释放过后,也就意味着过去供给端最大的利空,亦即兆驰的产能释放对行业供给的冲击已经是过去式。涨价正是兆驰产能释放洪峰过境的信号。
其次则是从微观层面看,在中低端照明市场,随着三安华灿的彻底退出,这个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已经相对提升(结构),主要供给能力掌握在兆驰、乾照、澳洋、聚灿等少数厂商手中,因此具备了在默契中策动一次涨价(行为)的共识,从而减少了亏损(绩效)的比例。(文:TrendForce研究部副总 王飞)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