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补”正式开启,面板产业喜迎春燕?

2025年,新一轮“国补”政策进一步扩围,除了继续对电视、PC等电子产品提供补贴外,自1月20日起,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等产品也纳入补贴范围。作为这些终端设备的核心部件之一,显示面板有望受益于需求增长,推动出货量和价格上升。

智能手机、平板首次进“国补”


以手机产品为例,截至1月23日11点,京东已在北京、上海、广东、海南、重庆、山西、江苏、湖北、湖南、厦门、陕西、云南、吉林、浙江、四川、黑龙江等地推出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其他城市活动也在陆续上线。

京东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2点,在国家补贴政策上线首日的12小时内,补贴政策上线的省市手机销量环比增长了200%,平板销量环比增长了300%,智能儿童手表销量环比增长了100%。这一数据表明,补贴政策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随着补贴政策的持续推进,有望进一步刺激消费电子市场的增长,带动更多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

根据手机“国补”政策,个人消费者购买售价不超过6000元的手机,可享受最高500元补贴,补贴金额为销售价格的15%。各大手机厂商已迅速调整产品价格,以争取国补红利。此政策对面板厂商来说是一个重要信号,激发了中小尺寸OLED和LCD面板的需求。

随着手机产品纳入“国补”政策范围,小尺寸面板市场的出货增长有望加速。

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AMOLED面板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流显示技术,其渗透率每年将增长2%至3%,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68%。由于各大手机品牌逐渐提升AMOLED手机面板的使用比例,预计2025年的出货量将超过8.7亿片,年增长率为3.2%。

手机面板

图片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总体来看,“国补”政策的加力扩围为面板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机遇,特别是AMOLED面板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攀升,推动面板行业加速复苏。

电视面板市场“春意盎然”

聚焦于电视面板市场,自2024年起,随着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市场需求显著增长。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2024年第三季全球电视品牌出货量达5,233万台,季增9.6%、年增0.5%。预估第四季全球电视需求将再季增4.2%、达5,450万台,年增2.2%。

2024年的全年出货量可望达1亿9,751万台,年增1.1%,结束连续五年出货下降的局面。

电视面板

图片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TrendForce集邦咨询还指出,中国针对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补贴助力2024年大尺寸Mini LED电视销售,也推升品牌出货量达675万台,年增65%,较先前的预估增加5.4%。

在2024年年底的传统销售旺季过后,电视市场再次迎来了“国补”政策的支持,使得大尺寸面板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传统销售淡季中焕发生机。

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副总范博毓表示,进入1月份,国内以旧换新政策仍延续至2025年,电视备货需求稳定,其中超大尺寸面板需求更是热络。在电视面板需求热络之下,加上近期传出偏光板供给产能有缺口,面板厂将更有底气调涨电视面板价格。   

TrendForce集邦咨询目前预估,1月份的电视面板价格将出现上涨:32吋和43吋面板价格上涨1美元,50吋面板价格持平,55吋面板价格上涨1美元;大尺寸面板因需求较好,65吋面板价格上涨2美元,75吋面板价格上涨3美元,85吋面板价格上涨4美元。

1月面板价格

图片来源:TrendForce集邦咨询

对于面板涨价一事,京东方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表示,1月份LCD TV面板确实出现了涨价。尽管一季度是传统淡季,但近期国补政策的延续执行提振了消费需求,同时一些品牌商也采取了提前备货的措施。这些因素表明,面板厂家和下游品牌商对未来终端市场需求持乐观态度,从而推动了面板价格的上涨。

多家面板企业2024年经营状况改善

在“以旧换新”和促消费政策推动下,消费电子行业逐步复苏,带动上游面板行业回暖。叠加2024年初面板厂商采取控产稳价策略,面板价格企稳回升,多家企业业绩显著改善。

京东方在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后,预计将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公司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52亿至55亿元,同比增长104%至116%。

对于2024年业绩预增的原因,京东方表示,LCD方面,受供应端坚持按需生产、需求端“以旧换新”政策强力刺激、创新应用扩类增量等影响,主要应用领域呈现结构性改善。电视类应用同比增长明显,中国大陆市场2024年下半年重现增长态势,大尺寸化程度再创新高;海外市场需求受体育赛事和促销拉动也呈现出向好的趋势,产品价格全年波动上行。

深天马于1月22日晚间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5亿元至7.5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20.98亿元亏损大幅减少。

2024年,深天马消费类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改善。得益于下游需求回暖,智能手机显示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柔性AMOLED手机显示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营收规模进一步扩大。同时,武汉AMOLED产线利润水平同比明显改善。

和辉光电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5.14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7.31亿元,改善幅度为22.52%。公司在平板/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保持先发优势,产品出货量显著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大尺寸AMOLED显示领域的地位。

对于影响经营业绩的主要因素,和辉光电表示,2024年度公司坚持研发创新,致力于对AMOLED前沿技术的持续突破,实现了Hybrid、Tandem、高频PWM调光等多项前沿新技术的落地应用,量产了多款各应用领域的新产品。

此外,龙腾光电预计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为-2.05亿元至-1.75亿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亏损减少7,341.65万元至10,341.65万元,同比减亏幅度为26.37%至37.14%。

综上所述,京东方预计将扭亏为盈,深天马和和辉光电则在消费类显示业务和AMOLED技术方面取得了盈利能力的提升。虽然部分公司仍面临亏损,如深天马和龙腾光电,但亏损幅度明显减少,显示出行业的复苏势头和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

面板行业竞争格局悄然变化

随着“国补”政策的推动,面板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演变。近年来,韩系厂商逐渐减少在LCD领域的投入,全球大尺寸LCD面板市场进一步向中国大陆厂商集中。在此背景下,行业内企业通过并购与整合不断增强竞争力。

2024年9月,TCL华星宣布斥资108亿元收购LGD广州8.5代液晶面板厂(LGDCA)80%股权及配套模组工厂(LGDGZ)100%股权。2025年1月,TCL华星再以26.15亿元人民币收购LGDCA剩余20%股权,完成全面控股。此次收购总投入134.15亿元人民币。

LGD

图片来源:LG Display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分析,待这项并购案完成后,TCL华星将占据电视面板市场超过四分之一的供给份额(以面积计算),并推动前三大面板厂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此外,TCL华星在LCD大世代线产能面积的市场占有率将一举突破20%,稳居行业第二。

与此同时,随着OLED、Micro LED、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的持续突破,面板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从传统的液晶显示(LCD)领域向高端自发光显示技术加速转型。

例如,京东方在OLED、MLED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在2024年业绩预告中强调,公司柔性AMOLED全年出货量约1.4亿片,同比持续增长。此外,京东方近期对投资者表示,公司针对中尺寸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预计于2026年底实现量产。

在MLED业务方面,京东方于2024年9月发布首款P0.3 Micro LED车载显示产品,并全面启动MLED珠海项目。同年12月,为红旗“国雅”系列旗舰车型提供13.48英寸Mini LED背光显示屏,标志着其Mini LED技术首次实现车载显示量产应用。

京东方

图片来源:京东方

TCL华星采用MLED与OLED双战略。在OLED方面,TCL华星专注于喷墨打印OLED技术(IJP OLED),并于2024年11月16日宣布实现量产,推出全球最高亮度的印刷QD-EL笔电屏(14英寸)和首款量产印刷OLED 4K专显屏(21.6英寸)。在Mini LED领域,TCL华星自2017年起布局,拥有多个Mini LED背光显示实验室。

TCL华星

图片来源:TCL华星

整体来看,面板行业正处于市场整合与技术创新的关键转型期。行业内厂商通过并购和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厂商加大对OLED、Micro LED、Mini LED等新技术的投入,推动高端显示市场的竞争。随着技术突破的推进,面板行业正逐步向高端、多元化方向发展。

小结

2025年新一轮“国补”政策为面板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需求增长、价格回升和技术创新。在政策的支持下,面板行业有望实现全面复苏,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然而,行业也需警惕产能过剩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等潜在风险。未来,面板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背景下,2025年2月26日、27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LEDinside、WitsView将在金茂深圳JW万豪酒店举办为期两天的2025集邦咨询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DTS 2025)。

此次研讨会将成为行业专家与资深分析师共同探讨微型、中小型、超大型显示产业最新市场行情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平台,预计将为面板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视角和动力,进一步助力显示行业迈向未来。(文:WitsView Mia)

▶ LEDinside最新活动,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最新议程并免费报名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版权声明】
「LEDinside - LED在线」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属于「LEDinside - LED在线」网站所有,未经本站之同意或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亦不得有其他任何违反本站著作权之行为。
【免责声明】
1、「LEDinside - LED在线」包含的内容和信息是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属可靠之来源搜集,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本网站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2、任何在「LEDinside - LED在线」上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公司资料、资讯、研究报告、产品价格等),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均只作为参考,您须对您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如有错漏,请以各公司官方网站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