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产能过剩泥潭的LED行业在2013年似乎柳暗花明,迎来转机。二级市场上更是提前预支了这一利好。进入五月份以来,LED产业链在整个电子元器件板块中处于领涨地位。此外,从LED上市公司一季报看,多数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且对中报的预期都比较乐观。
行业确实比过往两年有转好迹象,买入的逻辑更加清晰了,不过就此认为行业开始爆发,仍需要继续观察。
订单爆棚伴随杀价之伤
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终端需求在商业照明与室内照明的带动下整体回暖,上中下游部分公司订单开始排满。
LED行业骤然出现的幸福现象,让多位上市公司老总亦感叹有点突然。瑞丰光电董事长龚伟斌直言,这轮需求的爆发比其预期提前了一年。
据LED产业上游专注芯片生产的同方股份副总裁王良海透露,公司机器现在是24小时不间断运作,有客户不得不排队等芯片。而东莞勤上光电副总祝炳忠则表示,目前订单已经排到了两个月后。
面对依托政府补贴支撑的质疑,王良海坦言,目前的确还处于亏损阶段,不过其很有信心在今年三季度实现公司正向现金流,并在年底实现微利。其特别强调称,这是在剔除补贴的状况下。
产业链上下游迅速发生的变化亦在二级市场得以迅速反应。进入五月份以来,LE D产业链在整个电子元器件板块中处于领涨地位。此外,从LED上市公司一季报看,多数均实现了净利润同比正增长,且对中报的预期都比较乐观。
然而,在行业这轮欣欣向荣的局面下其实冷热不均,受冷部分却被集体忽略了。“在流通渠道,部分LED价格甚至低于传统产品,工程领域上半年的隧道灯、路灯的招投标中,杀价依然是血淋淋的。”光宇照明技术副总许敏直言,这表明市场并未有整体好起来。
多家上市公司扩产,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2010年基于对行业爆发的预期,全球LED企业均大幅扩充产能,国内企业亦跑步跟进。然而,接下来的两年下游应用需求持续疲弱,市场供需失调成为整个行业几乎所有公司的隐痛。彼时,被誉为的“元年”并未真正意义开启。
而这次被祝炳忠称为是LED市场最好的一年究竟是否能否开启真正的“元年”?
瑞丰光电董事长龚伟斌预计今年行业增速将达到15%,2014年甚至会达到40%。
同样乐观的鸿利光电总经理李国平表示,通过这几年LED行业的发展,LED的价格大幅度下降,不管是价格还是质量,都已经体现出了很好的性价比。未来两三年,LED照明将迎来最好的时期。
伴随着这种乐观预判出现的是实际行动。南都记者注意到仅仅最近两三周就已经出现了众多企业再度扩产消息,这些动作会否再度让行业继续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5月27日晚,三安光电公告推出募资33亿扩建LED项目的计划。而几日之后,公司又宣布与与珈伟股份成立一家LED应用品公司,总投资超10亿元。接着又出手2200万美元将美国流明收入囊中。
6月2日晚,联创光电公告1672万收购上海信茂51%股权,加码LED业务,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和市场布局。
6月3日晚,澳洋顺昌发布定增方案,拟募集不超5 .12亿元的资金,投向L E D外延片及芯片产业化一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LED项目总投资8.08亿元,拟投入募资4亿元。
此外,还有上市公司开设合资公司涉足,非上市公司中亦有投资超20亿的LED项目启动。
显然,如果需求回暖速度依然跟不上扩张速度,那么行业将难免再蹈两年前覆辙。
不过由国内20家LED企业在近期一次封闭会议上形成的市场判断看,他们认为与2010年政府鼓励上游投入导致产业虚火不同,今年回暖是基于产品价格大幅松动,逐步接近传统节能灯价格水平所致。同时,由于中功率LED器件市场供求出现紧张趋势,显示室内照明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升温。
两家LED企业老总均向南都记者表示,真正的考验在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看那时候的数据对市场的研判才会更加明朗。“产品依然还处于铺向渠道阶段,进入市场终端消费者还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消化,此外,那时候也会逐步收到产品质量的反馈。”一位不愿具名的上市公司老总称。
行业整合潮开启
概括来说,LED产业链由“上游LED芯片”、“中游LED封装”、“下游LED应用”等三大部分构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行业的整合潮已然开启。
如三安光电先后尝试入股璨圆光电、收购美国Luminus Devices,德豪润达突击雷士照明、投资维美盛景等。
南都记者亦在鸿利光电公告中发现,公司曾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明确表示,将积极向LED产业链下游延伸,以优势互补为原则,兼顾协同效应及成长性,积极寻找优质标的,通过整合实现公司跨跃式发展。
不过,据观察,目前的整合潮中,各家公司的思路不尽相同。
如德豪润达、国星光电、三安光电等几家规模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选择了全产业链整合。
在台积固态照明总经理谭昌琳看来,产业优化第一个阶段,不要讲上中下游,消费大众听不懂上中下游,他只是要买灯泡。上中下游的区隔到最后是模糊化,或者根本没有这回事。只要有能力把芯片做到最好,把最低的成本做成光源,可以整合LED、电源等成为一个简单的光源,然后就跟传统的照明一样好用即可。
而龚伟斌则坦言,作为产业链中的中游,其并不敢轻易与下游整合。因为那样其将面临由100家合作伙伴变为1家,高度依赖就会产生风险。“与上游整合倒是可能,因为上游芯片与中游封装输出的都是光源,本来就不应该是两个行业,二者整合不仅快而且容易成功,反而中游和下游整合不可控的因素更多。”
板块趋势
估值修复已完成,进入业绩兑现阶段
在整个LED行业复苏迹象明显的上半年,各家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走势亦惊人相似。南都记者在查看过瑞丰光电、三安光电、德豪润达、勤上光电、阳光照明、同方股份等LED产业链上、中、下游多家公司股价走势图后,发现一个基本趋同的规律:股价均伴随去年12月4日启动的大盘反弹中上扬,在今年四五月份上涨明显,在五月底全部回落。
梳理所有相关因素进行归因分析亦可以发现下述逻辑,在终端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下,商业照明与室内照明推动整个LED产业的行业需求持续回暖,甚至在芯片与封装环节出现了芯片供销紧张的局面,由此重新唤回了市场对于LED股的信心。不过经过前期上涨后,LED概念股已经不具备相对的估值优势,估值修复已经完成,而进入到行业基本面支撑下的业绩兑现阶段,因此整体在五月底出现了集体回调。
上海一位不愿具名基金经理坦言,LED行业确实和此前相比不再那么差,不过其坚持认为只有阶段性机会。”行业始终摆脱不了周期性因素,一有复苏迹象就迅速迎来产能扩张,而产能利用率不高导致折旧率上升,从而影响到盈利。“该基金经理称,其更关注处于行业上游和下游的公司,中游的封装无太大壁垒,有钱就可以介入。
而南方另外一基金投资总监则表示,依然还在等待数据确认,其更看好下游拥有渠道资源的公司。
个股观察
德豪润达 整合尚未见效,现金流紧张
在去年雷士照明内斗后,德豪润达通过对雷士照明的股权收购,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由此尝试打通从LED外延片、芯片到封装再到应用(灯具、显示屏)的一体化LED全产业链。
市场对这一举动的解读是,德豪润达通过收购雷士照明找到下游的出口,为其庞大的芯片产能打开销售局面。然而,无论是券商还是基金人士均明确表示,并不看好德豪润达。
上海一位股票基金经理直言,德豪润达发展LED全产业链(从衬底到终端应用),通过整合上下游逐步提升芯片亮度与渠道建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的思路并没有错,但是其依然更为喜欢专注某一个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公司芯片在技术上并无优势,完全靠价格拉动,此前都是亏本在卖,主要是靠政府补贴在支撑,而营销策略上希望做‘价格屠夫’效果也并不明显。”
“大家普遍认为王冬雷更多地还是讲故事,对于公司评价都很差。”上海一券商研究员对南都记者称,如果不是并购雷士,公司股价表现将会很难看。
6月14日公司公告预计201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在0 .50亿元至0 .87亿元之间,比上年同期下降30%至60%。
南都记者注意到,公司一季度应收账款高达15亿元,由于未知其中处于账期内比例,因此将多大程度计提减值准备对利润影响尚不得而知。
对此,上述研究员分析称,要看这15亿元占整个销售比例,还要看小家电的季节性应收款占比,在需求转好时候应收款确实会出现阶段性上扬,不过对于现金流的压力增加是显然的。“事实上,我们了解到公司的现金流确实还是比较紧张的。”
勤上光电 自建渠道的双刃剑
尽管偏居东莞常平镇,不过在上市之初身负12份对赌协议以及21家创投机构云集的东莞勤上光电从不缺乏市场关注度。上市之后,众多公募基金纷至沓来的进驻让其俨然成为行业“明星股”。爆发于今年三月的“涉嫌欺诈上市”质疑让其再度置身舆论漩涡。截至目前,监管层表示正在对其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核实中。无论结果如何,公司近几年的融资能力将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对于此次风波的态度,机构看法却大相径庭。一家长期跟踪的券商研究员认为,市场正在逐步消化利空,伴随行业转暖公司基本面情况将逐渐对股价形成支撑。而一位一直注关新兴产业的基金经理则透露,对于勤上光电这样已经有“污点”的公司,公司已经剔除出股票池,连调研也不能去。
就公司基本面看,目前主营为研发、生产、销售半导体照明产品,为用户提供LED照明解决方案及节能服务。去年市场有传出勤上光电希望与雷士合并传闻,不过最终被德豪润达抢占先机,而后勤上不得不转向自己大力兴建渠道。不久前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勤上光电董事长李旭亮就表示今年欲建1000家销售终端。
“我认为公司最大的风险在于老板自建渠道的雄心,砸钱自建渠道风险很大,所以德豪润达就很聪明地选择了雷士。”南方一基金投资总监直言称。
而上海上述基金经理则向南都记者强调,此类企业需要非常关注老板的能力。
据南都记者观察,1993年年仅27岁的李旭亮借款2000元开始了创业,时隔18年后,其将公司推向上市。据四五位曾经与其有过接触的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销售出身的李善于结交,初见觉得为人豪爽,情商很高,多年来成功拿下不少政府订单,积攒了深厚人脉。不过基于与众多PE等机构的利益捆绑,其个人目前仅仅是纸上富贵。此外,公司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候亦曾透露,公司有些销售系空姐出身,以此印证公司在销售上的能力。
综合多方信息看,李未来能否全面掌控销售、管理,协调好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诸多机构利益诉求非常关键。